编辑推荐|电影《不二情书》里的奶奶将爷爷的骨灰带回故乡,清明一年一度,对亲人的思念却不仅仅是这么一天。
看《不二情书》,老奶奶带老爷爷的骨灰回到故乡,撒到水中的一瞬间,罗大牛哭了,我也哭了。老人漂泊一生,不求墓碑留名,只要死后安息在故乡山水。见证这一切的罗大牛落泪了,那年清明,我的父亲跪在双亲的墓前,亦是眼中含泪。
我的爷爷奶奶都早已去世。不同于电影中老人的显赫一生,他们都只是平凡的农民。奶奶早逝,爷爷一人抚养儿子成人,未等到儿子娶妻就离开人世。爸爸一路走过这些年,很少追念父母,甚至很少回乡下的老家看望。我一直以为他早已经习惯了城市里单一又舒适的生活,直到那年清明时分。
那是我第一次和爸爸回老家。开车到一片庄稼地里,他忽然停车,指着不远处连墓碑都没有的两座孤坟说,那是你爷爷奶奶的墓。老实说,我开始没有什么特别的愁绪。从来没有得到过他们的爱,也就没有失去后的痛苦与怀念。
爸爸让我在车里等待,他一个人拎着纸钱,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孤坟处。放下纸钱,30多岁的男人慢慢的跪下,又慢慢的磕了两个头。纸钱燃烧时,飞起的黑灰环绕在他身边,似乎带着火焰的温度,他手下仍只是不停地继续加纸钱。
明明是很和煦的天,阳光很好,我却一直没能看到爸爸的脸。甚至他回来时也只是瞥到了他眼睛微微的红了点,有点泪水的湿润。当时的我还小,仍似乎感觉到了什么,一直没有提醒父亲他裤上沾上的泥土。而父亲也恍如不知,不去拍打。
一种沉重,又让我温暖的东西在那天便在我心间住下。年年清明,即使不去老家祭奠,也总觉得受到了祖辈的某种牵引,虽然从没有见过,但是仍归属于一个家族,一段历史。
杜牧写清明是行人欲断魂。我却在这悲凉中,体味出一种传承。阴阳两隔的祖辈与传人,就在这祭奠时,在怀念中生出归属与传承。清明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。
注:爷爷奶奶没有墓碑是因为老家习俗,并不看重留名。这一点不像《不二情书》中的爷爷那样的知识分子。